close

海外華人清明掃墓。(美國僑報網/資料圖片)
  中新網4月4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綜合報道,清明節是中國的重要的24節氣之一,人們掃墓、踏青緬懷先祖。每逢佳節,情思倍濃,身在海外的華僑華人感觸尤深。很多華僑都選擇在清明節期間以各種方式祭拜故去的親人。清明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已為海外華僑華人傳承至今。
  海外華人的清明節:入鄉隨俗保持傳統
  美國華人每年都會以不同方式舉行清明節紀念活動。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美國南加州華人歷史學會每年都會舉辦活動紀念華裔先民。在美國華人最大的聚集地之一的紐約,在布魯克林區柏山公墓一片華人陵墓集中的山坡上,可以看到墓碑前新近擺放的水果貢品被矇矇細雨沖刷得乾乾凈凈,各色鮮花在風中輕輕搖曳。
  紐約華人不同的經歷決定了他們過清明節的不同方式。在這一天,許多傳統僑團都紛紛在報上刊登春祭廣告,併在會所內張貼通知,組織成員到安葬先人的墓地祭奠。清明節掃墓成為華人聯絡感情、增加交往的社交場合。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來美的新移民,也往往會通過書信和電話向遠在故國的親友表達對先人的思念。
  在英國,由於大部分華人先祖的墓碑都還在國內,不少華人若是清明節不返鄉很難能夠去實地掃墓祭祖。每逢清明,更是頻添思鄉之情,不少旅居英國多年的老華僑向《英國僑報》表示,他們依舊保留著在家上香、鞠躬等習俗。然而他們也認為由於受海外整體大環境的影響,在英國過的清明節的確從形式上而言有越來越簡單的趨勢。
  旅居英國多年的僑領,全英華人華僑中國統一促進會會長單聲先生的家裡,每逢清明節,他都會把已故長輩們的照片擺上,另放上水果、茶水等祭祀用品,然後再上幾柱香,晚輩們以先男後女的順序磕幾個頭。也有一些當地的華人繼續傳承了清明節吃糖稀、麥粥、糯米酪、青團等傳統食品的風俗,少部分華人會在家裡自製清明食品。此外,還有很多人採取網上掃墓的形式。
  印度尼西亞是海外華人最多的國家,生活在印尼的華人一直延續著清明節祭祖掃墓的習俗。“百善孝為先”,在華人社會的價值觀里,“孝”排在首位,掃墓祭祖就是一種孝道的表現。前些年,華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從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親會所宗祠,宗親們便聚集在會所祭拜祖先。宗親們通常是祭祖後共進午餐,敦睦宗誼。一些地方在清明節期間,舉辦師生校友聯歡會,加深彼此情誼。更多的華人是舉家前往墓地給先人掃墓,或到寺廟進香祈福。
  華人的留根之舉:新生代祭祖回歸傳統文化
  對於語言和習慣漸漸偏離父輩,對中華傳統文化越來越陌生的海外華人新生代來說,清明節祭祖更應該是一次回歸傳統文化的“尋根”教育。李先生將清明節視為華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明節掃墓不僅是帶孩子去祭拜過世的親人,更是對下一代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出生在國外的華人新生代被人們習慣地稱為“香蕉人”,他們雖然有中國人的面孔,卻滿腦子西化的思維。麥克的父母是第一代移民,出生在美國的他,很少有機會去瞭解和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儘管很感興趣,但由於環境、機遇等客觀因素的限制,他對傳統文化也只是瞭解皮毛。
  這折射出嚴峻的現實問題。“行之愈遠,鄉情愈濃”似乎成為老一代華僑華人的寫照,而他們的孩子卻面臨著“失根”之憂。“漢語退居為家庭方言,漢字演化成玩賞符號”,孩子們對清明祭祖、端午吃粽、重陽登高等傳統習俗更是知之甚少,華人新生代面臨著文化斷層的危險,加強其傳統文化教育迫在眉睫。1  眼下,馬上又至清明節,對不少華僑華人來說,儘管身居海外,但代表慎終追遠的清明節,對他們來說依舊意義重大。華僑華人通過點香燭、上鮮花、撒熱土來祭奠對親人的思念,清明掃墓不僅是祭拜逝去的先人的儀式,也成為讓華人新生代瞭解祖籍國傳統文化的機會。
  在美國南加州的李先生,每年清明節都會帶兩個小孫女來墓地,用紙巾和清水仔細擦拭父母的墓碑,有時候他還會情不自禁地對孫女講起老一輩移民的艱辛創業故事。李先生將清明節視為華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明節掃墓不僅是帶孩子去祭拜過世的親人,更是對下一代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生活在雅加達的廖先生,特意選擇孩子沒有課的周末祭祖,他們準備了香燭、紙錢和各種水果、糕點前來祭拜。一路上,廖先生不厭其煩地給孩子們講解清明節的由來、傳說、民間習俗,以加深孩子們對清明節的感知。
  清明節的深遠影響:美國公墓為華人轉型
  美國的一些華人生前聚集在各地的唐人街,死後又與來自故國的鄉親共同長眠於墓地的一隅。華人在選擇墓地時所考慮的大都不外經濟承受能力、風水環境和路途遠近等因素,因此華人墓地逐漸集中於某些公墓以及某些公墓中的某些墓區。
  過去紐約許多華人的墓地集中在離紐約比較近的柏山公墓,但是隨著墓地逐漸飽和,近年來華人墓地逐漸向鄰近的新澤西州等地擴展。據美國福建閩侯聯誼會主席倪建華向新華網介紹,近年來,包括一些新型僑團在內的華人社團為幫助鄉親們解決百年之後的歸宿問題,出面集體購買成片墓地。這樣往往可大幅度降低華人單獨購置墓地的成本,這也成為華人墓地集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以位於新澤西州的玫瑰墓園為例,這裡環境恬靜清幽,距離紐約僅40分鐘車程,因此倍受華人青睞,這裡幾乎一半的墓穴都被不同的華人社團買下。華人墓地的相對集中,使得清明節掃墓成為許多華人社團的一項集體活動。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報道稱,清明節那兩天,玫瑰山公墓都會迎來大批中國掃墓者。他們的車綿延數英里。在許多墓碑前,人們擺起了水果、蔬菜、一次性塑料碟上的大餐。
  在玫瑰山公墓的歷史里,它吸引的客戶反映了這一地區豐富多彩的歷史。但在20世紀80年代,隨著大批中國移民涌入聖加布里埃爾谷,玫瑰山公墓發現,自己處於美國最大的華人聚居地之一。玫瑰山公墓開始進行大轉型,以爭取日益賺錢的華人業務。一些家庭在這裡購買的墓地價格達到了6位數。自1991年以來,玫瑰山公墓說漢語的員工數量增加了近7倍,達到160人。主管人員還加強了“風水”服務。  (原標題:海外華人清明寄追思 入鄉隨俗與保持傳統兼顧(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o15eowvr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